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開啟輔助訪問

免費發布信息

精彩推薦

來加拿大9年了 真是比想像中輕鬆多了

[複製鏈接]

jessica發表於 2022-3-28 21:4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jessica 於 2022-3-29 19:30 編輯

從 2013 年 9 月來到加拿大上學,2015 年拿到工簽工作,2018 年拿到移民紙登陸,一直到今天,我已經在加拿大生活了 9 年了。多倫多,是除了我的家鄉 - 西安,讀大學 - 廣州,工作 - 上海,之外,我生活最久,感情最深的一個城市。
1_120F14328_0.jpg

我在這裡經歷了國際留學生身份,工簽身份,永久居民移民身份。每一次身份的變更,都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捩點。在我努力奮鬥的這 6 年裡,我的女兒 -- 小雨,從一個懵懂幼兒,在我的身邊一天天長成一個陽光自信,多才多藝,會說 5 國語言的加拿大少女。
1_120F14328_1.jpg

這些年,完全不同的生活和文化環境,讓我開始更多的思考中西方的社會,到底有些什麼不同。剛來加拿大的時候,我已經 34 歲了,還是個單親媽媽,我曾為自己的年齡和身份自卑,我潛意識裡覺得假如我暴露了我的年齡和有孩子的事實,我會失去別人的喜愛,會被人歸入沒人要的 " 老女人 " 行列。

但沒多久我就發現,在這裡女人的年齡根本就不是很重要,學校裡多的是大齡的女學生,我並不算年齡大的。記得第一次遇到一個在學校發調查問卷的學生,是個中國人,她跟我說她已經 40 多歲了,讀書是想換個職業 -- 護士,從頭開始。我當時就驚呆了,女人 40 歲居然也可以從頭開始選擇職業。

後來認識了小雨一個同學的媽媽:40 歲以前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孩子大一點上幼稚園了,才開始去大學讀教育專業。畢業後和所有大學畢業生一樣,實習,找工作,最終在多倫多教育局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她的職業生涯從 40 多歲開始。後來又經常在實驗室,自習室遇到看起來年紀比我大很多的女同學,有的甚至已經白髮蒼蒼 ……我開始越來越放鬆,越來越自信,越來越不在乎年齡的那個數字。而且我還慢慢發現,西方社會對於單親媽媽反而會更多一份敬意,也會得到更多男士的青睞。因為這意味著你勇敢,有責任感,有擔當。

找工作的時候,我又有了驚喜的發現。簡歷上不用寫年齡,性別,種族,婚姻狀況…… 這些私人資訊,只需要把你的學歷工作經歷,和專業性寫清楚就可以了。這就避免了人力資源部在初選時對候選人的主觀判斷。當然,為了刻意隱藏年齡,你甚至可以不需要告知你的畢業年份。這和國內很多工作上明確寫著 40 歲以上,甚至 35 歲以上不得應聘的招聘廣告是完全不同的。上班是沒有打卡的,每個人自覺按時上下班。比如那時候我早上 9 點上班,有時候真有事遲個一二十分鐘,沒有人盯著你,但也最好跟主管提前打個招呼,這是表達對人的尊重。

下班是沒有人加班的。當然領導也很自覺,不會在快下班時候吩咐你去做個什麼,或者開個會的。記得有一次,到快下班的時候,我的主管和我一起審查一份文件,耽誤了時間。直到主管突然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下班時間 15 分鐘了,一直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太對不起了,耽誤你下班時間了 …… 我當時真是有點哭笑不得,不過 15 分鐘嘛!
1_120F14328_2.jpg

排隊:估計這是加拿大最大的潛移默化的文化了吧!不少新移民及國際學生來到加拿大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排隊。不管是等巴士,在銀行輪候服務 …… 都是有秩序的排隊。排隊卻鬆鬆垮垮的,人跟人之間經常有半米或者一米的距離,有時候都不知道隊尾在哪。如果不確定前面的人是在排隊還是僅僅站著,就可以問"ARE YOU IN THE LINE?"(你在排隊嗎?)絕不會有人因為你離前面的人距離稍微遠點就趁機插隊的。

記得剛到加拿大第一年,有一次我在學校迷路了,剛好路過諮詢中心,窗戶前那裡是一列長長的排隊,我衝上去想著就問一句話:203 教室怎麼走?哪知道窗戶後的工作人員鄙視的看了我一眼,扔給我一句話:去排隊!另外我最震撼的是過第一個加拿大國慶日。國慶夜我開車去看煙火,散場的時候人山人海,但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離場。

加拿大有行人第一路權的規定,車必須讓人的,但那晚人多車多,大部分的司機索性不著急開車,就站在停車場自己的汽車旁邊等著所有的行人先離場,再按照順序先後離開。那晚司機們等所有行人離開就等了 1 個多小時。現場雖然擁擠,但絕不混亂,從頭到尾秩序井然。

2019 年,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再次發生大火,這次和 2016 年那次的史上最嚴重森林火災一樣,在生死存亡面前,加拿大民眾依然井然有序的排隊撤離,不堵死每一條逃生通道。各種慌亂,緊張,擁擠,混亂的場面,都是可以想像的 ……
1_120F14328_3.jpg

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這樣的畫面。
1_120F14328_4.jpg

如果沒有背景沖天的火光,這更像是一次長假過後,高速公路上擁堵在回程中的人們。近處的特寫鏡頭,下面是這樣的。
1_120F14328_5.jpg

滾滾濃煙中,這些可能永遠失去家園的人們,還是這樣秩序井然的排著隊,沒有員警在現場疏導交通,但真的沒有一輛車搶道。加拿大也許是世界上對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最包容最開放最尊重的國家之一了吧。記得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阿甘正傳》,男主角是個智力低下的小孩。當校長看到這個孩子的 IQ 分數測試報告低於正常值的時候,跟他媽媽說:Your boy is different(你的孩子有點不一樣)。阿甘媽媽回他:We are all different(我們都是不一樣的)。
1_120F14328_6.jpg

這句話在加拿大我真真正正的體會和感受到了。這裡沒有什麼所謂的主流的價值觀,比如每個人都要努力考大學,大學畢業要努力找物件,找個好工作,30 歲之前最好解決 " 個人問題 "(婚姻和孩子)。在這裡,沒有什麼人生贏家和輸家,人生只有經歷和過程。在加拿大,你高中畢業可以選擇工作,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你可以選擇高大上的工作,也可以平庸快樂一輩子;你可以選擇結婚生子,也可以選擇一輩子單身貴族,沒有社會的壓力,更沒有來自長輩的焦慮;你可以選擇異性伴侶,也可以選擇同性伴侶,沒有人為此驚訝和背後議論;

我知道的最傳奇的一位中國大叔,50 歲來到加拿大從成人高中讀起,然後大學四年,然後考入醫學院,畢業後考醫生執照,60 歲開始成為一名加拿大醫生。我 32 歲從基本為零的水準開始學英語,34 歲來到加拿大留學,39 歲拿到加拿大楓葉卡,現在英語聽說讀寫流利,在加拿大站住了腳,也有了自己的小事業。在加拿大,你的夢想隨時都可以開始,只要你有想法,願意為此付諸行動和努力。在這裡,只要你沒有傷害和影響別人,你的生活你做主。你無須和別人都一樣。We are all different!(我們都是不一樣的)

當初義無反顧來到加拿大,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給女兒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這絕不是一句空話。隨處可見的公園,兒童樂園,學校,圖書館,社區中心 …… 都是免費的,只要父母有合法的短期居民身份(包括學生簽證和工作簽證),孩子就享受和本地居民幾乎一樣的福利。我剛來加拿大時候是學生簽證,小雨就可以免費入讀當地公立幼稚園了,住滿 1 年半每月就可以領和當地人一樣的牛奶金補助了。

最讓我感動的並不是這些便利的硬體條件,而是整個社會對於孩子的平等,尊重和發自肺腑的愛。每個大人跟孩子說話的時候,都會彎下身子,耐心跟孩子平等交流。大人和孩子說話時,無論孩子多小,都會把對方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對待的。比如小雨還只有幾歲的時候,大人跟她說話的時候會尊稱她:Young lady(年輕的女士)整個社會也給帶孩子的母親給予了最大的善意,寬容和幫助。

記得我剛來加拿大第一年,小雨剛滿 3 歲,送她去 daycare(託管中心)的時候,面對跟中國人長相完全不同的老師,完全聽不懂的語言,完全陌生的環境,小雨非常抗拒,有時候我不得不帶著她一起去學校上課。
1_120F14328_7.jpg
小雨和我一起上課

教授和同學都給予了我最大的幫助和接納。教授會抱著小雨給大家上課,大家對小雨突然間搗亂打擾了課堂也給予充分理解,同學們也在課間陪小雨玩兒。後來工作以後,我也時不時帶小雨跟我一起去上班,那時候她已經大一點了。我培訓和開會的時候她會在一旁安靜的畫畫寫作業。怕小雨無聊,公司同事會在咖啡間給小雨做小餅乾吃,還會拿來小帳篷支在辦公室給小雨玩。

今年是我來加拿大第 9 年,這 9 年,經歷了初來的驚喜,到面對和解決各種各樣的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的困難。加拿大也並不是個完美的地方。但是最重要的是,完善的福利制度讓我生活安心,每天看著孩子在這裡快樂健康的長大,看著她每天無憂無慮的在藍天白雲下笑鬧,心裡覺得一切辛苦和勞累都值得了。對於其他人來說,也許加拿大並不是最理想的選擇,但對於我和小雨,是最對的地方。

作者:加拿大的大雨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廣播臺

小黑屋| 溫哥華精彩生活

溫哥華美食 溫哥華景點 X3.4 © 溫哥華打工 溫哥華自由行 GMT-8, 2025-4-15 00:44 , Processed in 0.222158 second(s), 34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