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jessica 於 2024-2-4 23:22 編輯
在大溫,關於買獨立屋,有一類討論一直很熱烈:同等的預算,買大地破屋更好,還是小地新屋更好,亦或是追求平衡?比如,450萬的預算在溫西,能買到占地4000平方英尺,房屋面積2800英尺,但房屋是全新的、內部很豪華的家。同樣450萬也能買到占地7500平方英尺,房屋只有1000多平方英尺,且房齡動輒七八十年的“破屋”。
到底選哪種?其實大家也都明白:買大地破屋的是追求土地升值潛力,並且在以後有錢的時候能蓋大房子,土地使用遊刃有餘,買小地新屋的,則是追求生活品質,並不在乎過大的戶外空間和未來。
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也許“大地破屋”是更正確的選擇,因為眾所周知溫哥華獨立屋價格在過去二十年漲的最快,而且漲是漲土地,不是漲房子,如果買小地新房,不是睿智的做法。只不過現如今,房價漲幅已經大大放緩,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也不會繼續“坐火箭”。這時在大地破屋和小地新屋之間選擇,怎樣才是睿智呢?在論壇上,引發網友的熱議,網友是語氣強烈地表示:“現在在溫哥華,花那麼高的價格買大地破屋,是不是傻?你是住房子,不是住土地啊!”
網友認為,如果你花300萬加幣,卻住在一套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小屋裡,要是不懂行情的親戚知道,還以為你被“宰”了呢;而如果你花300萬加幣買一套新獨立屋,哪怕土地很小,最起碼你是住在一套“物有所值”的房子裡,不僅每天過的更愉快、不需要對房子修修補補,還能讓來這裡玩的家人也舒心。最重要的是:土地價值漲幅不可能像從前那樣,與其坐著土地價值飆升的美夢,還不如及時行樂呢!再說了,標準地真遇上土地價格飆升,最起碼你也是有土地的,也是能受益的!對新移民來說,他們並不願意對房屋的事情親力親為,更願意能省事則省事,如果買大地破屋,各種修修補補想想就累。
小地新房保證了居住體驗,並且住三五年就賣掉的話,也不存在折舊問題,住的舒心賣的安心,而且還不用去各種打理、修繕,賣的時候也不需要去刷油漆、去重新裝修,多省事?當提出這種觀點後,很明顯這位網友以及他的支持者認定大地舊屋不如小地新屋。於是,評論區裡的基本都是反對意見,大家可以自行判斷哪種觀點是對的:
過往的“泡沫”,讓人們不願意夢醒 有華人老移民一針見血地指出:“任何時間段,都有各種聲音說房價要崩,或者說房價泡沫很大,很快就破。可是遠的不說,就說21世紀,房價什麼時候泡沫破過?”
還有人附和道:“溫哥華的房價,只有漲的快和漲的慢兩種可能,不存在長期不漲和下跌的可能”。就算別人再唱衰地產市場,以升值潛力為目的而買大地破屋的人,還是認為有土地就有光明的未來。有位華人網友這麼概括:“這些破屋的價值遠遠超過它的使用性質,只要增值的潛力仍然存在,犧牲幾年居住品質又如何?”舊房可以變成新房,小土地卻不能擴充成大土地。
大地的潛力,不局限於升值本身 支持“大地破屋”的網友認為,大地的潛力不局限於升值本身,而是能從全方位帶給你更好的生活品質。既然都買了獨立屋了,總是強調家裡怎麼怎麼好,又如何?戶外空間難道不是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于4000平方英尺的地,8000平方英尺的地能有大的多的戶外空間,可以給孩子弄一個打籃球的區域、打羽毛球的區域,可以做一個小花圃,可以弄個小庭院……如果特別追求居住的檔次,而不是很在意空間的話,那為什麼不去買套海景公寓或者城市屋呢?既然選獨立屋,那麼土地才是重中之重。
破房子?花小錢就能改頭換面 還有支持大地破屋的網友表示:溫哥華的房子保養的都不錯,有些看似房齡已經70、80年,外觀很破舊,但其實裡面一點不差,安排的井井有條。
即便裡面也有些讓人覺得住起來寒酸,完全可以花不算多的錢去升級一下 —— 重建一套大地上的住房動輒七八十萬上百萬,但翻新的話,十萬、十五萬就能讓內部煥然一新,何樂不為呢?尤其是如果一些大地“附帶”的舊獨立屋面積也夠大,那就讓你的升級工作更加得心應手,甚至以後都不用重建了。翻新的大地舊屋,難道不比小地新屋要“香”嗎?
不要迷戀新屋,做工真不見得比以前好 最後這種觀點持有者,顯然是對目前新房子做工品質的不滿:哪怕一些所謂的大開發商,都經常出現問題,比如新房漏水、窗簾掉落、地板裂縫等等,感覺越來越不靠譜。反觀一些老房子,卻是做工用料考究,經久不衰,哪怕30、40年的房齡,出問題的概率甚至都比新房要少!
這可能更多的是氣話,但也能說明人們對一些建商偷工減料、敷衍應付的不滿,導致新房在人們心中的好感度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