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溫社交媒體的網友們“集體爆哭”,陪伴了我們20多年的台式簡餐館“珍珠小館”,疫情中苦熬兩年沒挺住,終於還是要說再見了。
消息一出,從臉書到youtube,網友紛紛稱這消息簡直“晴天霹靂”,這個如同家庭食堂般的存在,這個“從留學生時代一直吃到孩子上小學”的簡餐館,竟然要從我們的生活中離開了嗎?
根據公告,珍珠小館的本拿比店已關閉,列治文店也即將在1月29日結束營業。還有最後兩周時間和大家說再見,全場將20%off。 “我要到哪裡去尋找一碗正統的台灣牛肉麵呢?
網友們的留言一個比一個激動: “我們家的兩個小孩要哭了,珍珠小館是她們最喜歡的餐館。”
“我從中學一直吃到現在,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再見面。”
還有更“強大”的:從還沒結婚吃到小孩都17歲了……
一個比一個傷心,一個比一個動情。的確,對於臺灣移民來說,吃的可能不是牛肉麵,而是鄉愁。
可惜的是,再受喜歡,也架不住疫情的巨大衝擊。餐廳負責人表示,關店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人手不足。
兩周前,列治文餐廳因為有員工感染,餐廳曾停業10天,當時說好了要回來,卻還是沒能挺過。“
之前列治文珍珠小館出售的訊息,叫價27.9萬,掛售日期為1月12日,現在狀態顯示為 "已售"。網上還顯示該餐館每月基本房租4,800元,另外還有附加費1,000元。負責人證實,目前本拿比和列治文的兩間店鋪都已經賣掉了。暫時不知道會不會,以及什麼時候將在哪裡重開。
事實上,珍珠小館只是溫哥華餐飲業受疫情影響中一家。 2年多的新冠疫情,一大批餐館大受打擊,一些早已不支倒下。有些是短暫關閉以減少虧損,有些則是永遠地saybye bye了。 現在大部分餐廳面臨的問題是沒有生意,而非人手不足。很多餐廳現在是“開門虧人工,不開門虧租金”,許多原本人氣很旺的餐廳現在只有以前的兩、三成生意,甚至整晚沒有客人,員工“大眼瞪小眼”,最後只能提早關門收工。
很多原先一周只休息一天的餐廳改為開四天,休三天,從而減少人工開支。 還有一些餐廳早前還可以靠疫情補貼撐一下,現在補貼沒有了,餐廳每月都在大筆虧損。“早上就兩、三張桌子的客人,晚上都沒人,外賣也沒有。” 溫東海逸餐廳的負責人坦言,“開門一天虧兩、三千元,不開門則虧五、六百元。”而且現在什麼都在漲,不跟著漲價都做不夠成本。跟著漲價,又怕客戶跑掉。早早退休,也是一個好出路。
大溫中餐館本是北美一絕,各大菜系號稱比亞洲的還正宗,早前還有美國西雅圖的居民開好幾個小時的車,就為來溫哥華吃正宗中餐。一場疫情,開了幾十年的老店要關門,一代人的回憶就這樣消逝,難怪溫哥華人如此傷悲。
原文: 加西週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