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斯坦利公園 (Stanley Park)的沙灘漫步,或在野外公園散步時,一定見到過一塊塊石頭被堆起來,展現出獨特的平衡造型,你知道這些石頭是做什麼用的嗎?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這些 " 因努伊特石堆 " (inuksuk)是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北極圈內的人造石堆,從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至格陵蘭皆可見到,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數個原住民族群所築起。因為此區域多是苔原地貌,缺乏可作為標識的地標,所以原住民們堆築因努伊特石堆的目的可能是作為指引方向或標識地點之用。因努伊特石堆在因努伊特語中的意思即是「代替人的物體」之意。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搭建這種造型的難點,在於僅憑藉每一塊石頭的天然形狀,只依靠石頭自身的重力,以及與其他石頭之間的接觸,來保持整體的平衡,形成奇特的造型。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最常見的石堆類型是每一塊石頭都直立放置,一塊堆在另一塊上面。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這些石堆被用作導航,作為一個參考點,標記旅行路線中的地點,如漁場,營地,狩獵場等,或標記食物儲藏處。 圖源:wikipedia
如今,這種只利用石頭,不用任何粘合劑、繩索和外在支撐,將岩石自然疊加,建立微妙平衡,創造出美麗造型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藝術。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加拿大小夥邁克爾·格拉布(Michael Grab)就是這樣一位專門疊石頭的藝術家。邁克爾出生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美國博爾德河(Boulder Creek)遊玩時,意外接觸到了平衡岩石。從那時起,邁克爾燃起了對這項活動的興趣,並一直保持著持之以恆的激情。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完成於自然環境中,如河邊或海岸線附近,以及其他的自然環境中。在快速流動的溪流、大型湖泊和海岸邊發現的石頭,被水流不斷沖刷而日漸變得平滑。這與遍佈在森林和田野中的花崗岩和奇形怪狀的石頭完全不同。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他也曾在都市環境,比如街邊的人行道上創作平衡岩石。此外,他還曾搭過一座位於水下的平衡岩石雕塑。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邁克爾說,平衡岩石對於他是每天冥想的過程,就像是瑜伽的一種形式。當他為每塊岩石尋找到平衡的位置時,頭腦中會隨即安靜平和下來。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除了需要保持平衡,邁克爾對自己的作品還有審美的要求。有時,他會感覺其中一塊石頭太笨拙,或者是平衡所需的支點太大,又或者某個組成部分缺乏美感,與其他部分視覺上不能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被問到創作這些作品最大的挑戰,以及通常需要多久來完成一個作品時,邁克爾坦言,風的因素是比較大的影響,每個獨特的環境也會帶來不同的條件和挑戰。有時搭建過程30分鐘就可以結束,有時候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能達到他滿意的效果。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無論在哪裡發現石頭,邁克爾都會就地擺放那些石頭。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路過的人會停下來觀看這個過程,久而久之,這個過程演就變成一種行為藝術。至今,邁克爾已在瑞士、瑞典、蘇格蘭、德國等地進行過現場的平衡岩石表演,包括在瑞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完成一件作品後,邁克爾會花很多時間拍照。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他說,平衡岩石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依賴於照片的形式與人進行分享,所以攝影過程需要一絲不苟,不僅需要考慮構圖,還要考慮不同環境中的獨特因素,比如雨、雪或者直射的陽光等自然條件。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每當邁克爾完成了一件作品,完成拍攝後,他總是把作品打翻推倒,不留下任何痕跡。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目前邁克爾已經通過廣泛的媒體報導、現場表演等擁有了自己的知名度。但他並不想銷售任何自己創作的藝術品,他只是追隨自己的好奇心和熱情,每天都在進行新的創作。 圖源:Instagram@gravityglue
他說,這種專注、真誠地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是一個非常享受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