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開啟輔助訪問

免費發布信息

精彩推薦

加拿大著名華裔女醫生去世 36年接生7200個嬰兒

[複製鏈接]

jazz發表於 2021-9-7 01:0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溫哥華太陽報發表了一篇訃告,Madeline Chung 醫生去世。
0_20210906164604505rs.png

從1950 年代中期開始擔任產科醫生,蔣醫生一共接生了7,200多名嬰兒。她是BC生第一位女婦產科醫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她可能也是大溫唯一一位能講中文的婦產科醫生。8月22日,蔣醫生在她位於溫哥華的家中去世,享年96歲。
0_202109061646046PWKz.png

她接生的嬰兒中,很多人長大後成了加拿大著名的華裔律師、教授、教師、社區宣導者、商界人士和政界人士。很多年以後,這些“知名人士”依然記得蔣醫生,他們甚至有一個共同標籤——“蔣寶寶”。他們以自己是蔣寶寶而自豪,老太太90大壽時,他們還歡聚一堂,為她慶生。在席間,他們互相交流著,當年蔣醫生是如何細緻入微地照顧好正在分娩的母親,用粵語或普通話為不會英語的媽媽們提供安慰。
0_202109061646047xu20.jpg

我完全理解那樣的情境,毫無經驗的待產媽媽,正在經歷這輩子最大的疼痛和慌張,躺在那張鋪著藍色床單的病床上,護士的問題和指令一概聽不懂,自己的痛苦無以表達。此時,當你的產科醫生來到你身邊,用你的母語告訴你不要緊張,教你怎麼呼吸,怎麼用力……三言兩語,已是千鈞之力。蔣醫生後來成為本地的“華人名醫”,但其實並不是一路順利。1950年代當她結束住院醫生實習來到溫哥華創業時,加拿大的種族歧視依然嚴重。那樣的年代,華人多從事著洗衣、賣菜之類的低端行業,要躋身“人人尊重”的醫生行業,可以說是一路荊棘。
0_2021090616460410kZ09.jpg

查閱了一下蔣醫生的生平。有文件紀錄她是1925年7月3日出生在中國上海,在香港長大。1947年加拿大廢除針對中國移民的歧視法後,她來到加拿大攻讀產科,在維多利亞和蒙特利爾學醫(也是在這裡遇到了她後來的先生,蔣北扶醫生)。
0_20210906164604119hBV.png

1953年,這對醫生夫婦結婚並搬到了溫哥華,蔣醫生的先生進了卑詩大學,蔣醫生則在溫哥華綜合醫院和當年的Grace醫院設婦產科診所。她是BC省第一位女性婦產科醫生,也是第一位華裔婦產科醫生。
0_2021090616460412O9eO.png

但也是因為這些標籤,蔣醫生的職業之路展開得尤其困難,那時候沒人相信一個華裔女性竟然當好婦產科醫生這種專業的工作。從業界到社區,她面對的是赤裸裸的歧視。她沒有想到,僅僅是給診所選址這樣的小事,也差點成為她行醫的障礙。蔣醫生那時候想在溫哥華人氣比較高的Main街夾百老匯街開診所。這很不容易。當時,溫哥華全部的7個華裔醫生,都選在了唐人街開診所,很少有華人醫生能走出唐人街從業,哪怕他們的醫術再好。
0_2021090616460415KA6g.png

有一個多倫多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不信邪”——不論語言還是專業能力,都完全沒有問題,憑什麼華人就不能在“西人的地盤”開診所呢?可惜的是,這位首位走出唐人街的華人醫生,並沒有出走成功,在“外”經營診所1年後不得不搬回——因為沒有病人。這些都沒能讓蔣醫生放棄,她還是在百老匯大街找好了地址,但沒想到,銀行卻拒絕了她——貸款竟然沒下來。因為銀行認為她幹不了多久,就要回家生孩子。

這麼難的醫科都讀下來了,開個診所卻挫敗?但這一切都沒有讓蔣醫生放棄,最終,診所開起來了,而且她也幸運地趕上了一個好時候——隨著越來越多的移民湧入加拿大,來到溫哥華,蔣醫生的病人越來越多,不但站住了腳,也漸漸名聲在外。幾十年彈指一揮間,蔣醫生在這個崗位上做到67歲才退休。從1956年到1992年這漫長的36年職業生涯中,她一共接生了7226名嬰兒,有很多年,她每年要接生250個嬰兒,幾乎每天早晚,她都要迎接一個小生命的降臨。
0_2021090616460416YQb1.jpg

今年已經87歲的Pauline Lee說:“我的很多朋友都不會英語,都會找她來擔任產科醫生。除了語言和接生能力之外,她真的很關心產婦們,對她們非常有耐心。”而Pauline的兒子,李耀華,正是由蔣醫生接生,如今李耀華是溫哥華-蘭加拉選區的省議員。“她照顧了我們很多人。”今年76歲的DorothyYung回憶起當年生第一個寶寶時的緊張,“她直到我剛剛移民加拿大,我的英語差得要命,遇到她,我真的是鬆了一口氣。”後來,Yung的其他2個孩子也成了“蔣寶寶”。

很多人和家庭(婦產科)醫生的關係既遠又近,說遠是因為加拿大幾乎每個家庭醫生都有上千的病人,很難和每個病人都產生足夠多的連結,說近是因為她或他畢竟是你的醫生,她知道你身體的疾病,甚至比你自己更留心你的健康。
0_2021090616460419Uh8d.jpg

Yung 就覺得蔣醫生待她如同家人:“她好友善,還問我是不是願意偶爾幫她看孩子,又給了我一份週末工作。我用這些錢交學費去上課。”
0_2021090616460420f0wM.jpg
蔣醫生的先生也是一名醫生,同時也是社區名人。

先生蔣北扶的父親正是維多利亞老移民的真實寫照——開的是裁縫鋪。一代移民為了後代辛苦鋪路,為的就是讓移民二代能與當地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又或至少不要落後太多。
蔣北扶很爭氣——醫學博士,專攻血管外科,是第一位在加拿大擔任外科主任的華裔加拿大人。曾擔任 UBC 醫院的外科教授和外科系主任,1991年退休。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醫療事業外,兩口子作為慈善家和文化、歷史和社會問題的積極參與者,在溫哥華華人社區聲名鵲起。
0_2021090616460421uHPb.jpg

蔣北扶是BC遺產信託基金、溫哥華華人文化中心和海事博物館等眾多董事會的成員,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委員會的成員。
0_2021090616460422AOA5.jpg

蔣醫生則是真光中文學校的創始成員。
0_2021090616460423qn1r.png

如果你去溫哥華海事博物館,會在那裡的圖書館找到他們的名字(The WB&MH CHUNG Library)。海事博物館的圖書館建於 1993 年,正是由蔣氏夫婦捐贈。
0_2021090616460424PQkl.jpg

0_2021090616460425zzkh.png

明報記載,就在蔣醫生退休前1年,她因一次駕車回家途中睡著而發生了車禍——她的車撞向了一電線杆,她的手、腳及全身多處骨折,並一度有生命危險。她在家靜養了好幾個月才康復,後又恢復工作。
0_2021090616460426fr0n.jpg

此時先生蔣北扶已經退休,每當太太上夜班,他都會起來,接她回家。醫生的大夜班,漆黑的淩晨,要同樣近古稀之年的丈夫離開溫暖的被子,驅車來接自己,這讓蔣醫生十分不忍,亦萌生了退休的念頭。就這樣,蔣醫生于67歲“提前”退休,結束了近40年的職業生涯。
0_2021090616460427h80r.jpg

2018年,明報想採訪蔣醫生而未得,先生蔣北扶指出,當年92歲的蔣醫生早前中風後,已經失去了說話和走路的能力,但依然在開心地生活,寢食都很好,早上9點起床,晚上9點睡覺。2021年8月,96歲的蔣醫生在溫哥華尚未結束的疫情中離開人世。蔣北扶提起愛妻,如此總結:她的性情如此好,從不發脾氣,從不生氣,總是耐心地照顧我們的孩子,儘管她很忙,但還是抽出時間照顧他們。回想她的一生,有這麼多的貢獻,小而溫柔,但影響也很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廣播臺

小黑屋| 溫哥華精彩生活

溫哥華美食 溫哥華景點 X3.4 © 溫哥華打工 溫哥華自由行 GMT-8, 2024-11-23 02:38 , Processed in 0.158668 second(s), 34 queries .